网站导航

文字显示:【 】   阅读底色: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中共宁波市委关于高举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加快推进“名城名都”建设的决定

(2017年11月22日中国共产党宁波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时间:2017/12/1 10:23:59   来源: 宁波日报   点击: 5135

中国共产党宁波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的要求,紧密结合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部署,研究讨论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加快推进“名城名都”建设的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积极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宁波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党的十九大站在历史高度和时代前沿,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目标、新要求,特别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根本遵循。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当好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排头兵。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深刻领会过去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着力加快“名城名都”建设。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宁波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了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战略目标,迈入高收入地区行列,为建设“名城名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日益增长,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创造人民群众更加美好的生活需要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必须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动力,深刻认识宁波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先发地区所肩负的发展使命,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更加奋勇的责任担当,真抓实干,主动作为,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把建设“名城名都”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贯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进一步明确“名城名都”建设的总体要求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名城名都”建设的奋斗目标,是中央“两个一百年”目标在宁波的生动实践,是彰显宁波优势特色的必由之路,是顺应全市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目标追求,是为全省实现“两个高水平”目标挑大梁当先锋的责任担当。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名城名都”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关于奋力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的要求,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立潮头、勇争一流,大力推进产业高新化、城市国际化、发展均衡化、建设品质化、生态绿色化、治理现代化,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名城名都”,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而努力奋斗。

根据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确定的奋斗目标,新时代宁波加快“名城名都”建设的战略安排是:

从现在到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坚定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制定实施“名城名都”建设战略规划,加快构筑一批具有战略性、引领性、关键性作用的“四梁八柱”,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低收入百姓增收、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初步彰显“名城名都”的魅力。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要锐意进取、乘势而上,分两个阶段进一步提升“名城名都”建设水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争先进位、赶超一流。

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高水平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成为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名城名都”。主要目标是:建成更具亚太门户功能的宁波都市圈和港口经济圈,制造业创新中心、经贸合作交流中心、港航物流服务中心的集聚辐射能力大幅提升;基层民主广泛有序,依法治市水平全面提高;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对外文化交流全面拓展;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走在前列,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明显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为充实;生态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成为一流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高水平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名城名都”。全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高水平协调发展,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达到发达经济体前列水平,人民群众共同富裕水平全国领先,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在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

三、按照统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奋力开创“名城名都”建设的崭新篇章

1、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构筑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大力振兴实体经济,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力争在智能经济发展上成为领跑者;聚焦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壮大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港航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切实提高供给体系质量;落实“凤凰行动”宁波计划,滚动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围绕建设“全国一流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目标,着力优化创新生态,引进共建一批高端创新机构,推动新材料科技城、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航天智慧科技城、“千人计划”产业园、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等创新平台建设,打造沿江(三江)创新创业带、象山湾创新区、杭州湾创新区“一带两湾”创新发展新空间,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加强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打好村级集体经济提升组合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千村景区化,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强化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完善“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不断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全面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积极参与杭州湾经济区建设,支持宁波舟山港创新转型发展,统筹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全力打造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加快推动沪嘉甬铁路、甬台温高铁、金甬铁路、甬舟铁路、沪甬城际铁路建设,构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宁波都市圈和港口经济圈核心竞争力和能级。推进多规融合,优化拥江揽湖滨海空间布局;推动“东集聚、南融合、西开发、北提升”,增强中心城区极核功能;强化都市区北部副中心创新发展能力,加快象山港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国家城市设计和城市双修试点,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实现轨道交通市区全覆盖,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全面落实中央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部署,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以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扩大直接投资、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防范金融风险为重点,深化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深化国有企业、财税制度、投融资体制等改革,健全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实施新一轮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创建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和“16+1”经贸合作示范区,积极争取建设自由贸易港,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2、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宁波,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坚持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置,优化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结构,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深化基层民主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落实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推广“村民说事”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完善党建带群建机制,推动群团改革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推动与港澳台的互利合作,发挥甬商总会共商、共建、共赢的作用,扩大与“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的联络联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落实党管武装政治责任,积极支持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发挥市委建设法治宁波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对法治宁波建设的统一领导。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地方法规。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构建更加开放、更加透明、更加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3、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着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打造一流的城市软实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把学习宣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开展面向全社会的宣传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新型智库建设。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加强网络精品内容建设,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实施“最美和声”工程,营造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舆论氛围。

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和宁波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突出全面创建、全民创建、全域创建,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推进家风家训建设、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加强科普工作,全面提升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打响“爱心宁波·尚德甬城”品牌,建设全域化高水平文明城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繁荣文艺精品创作,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加快宁波新音乐厅、文化馆、河海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城市文化公园、社区文化家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大力推进文化业态创新,加强宁波文创港、宁波音乐港等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功能区建设,推动书香之城、音乐之城、影视之城建设,全方位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施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深入挖掘浙东文化、商帮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资源,加强对甬剧、姚剧等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开展王阳明思想等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扩大雪窦山“中国五大佛教名山”影响力。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进一步加强与中东欧十六国等沿线国家的文化合作,充分发挥索非亚中国文化交流中心作用,继续办好各类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文化“走出去”。

4、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幼有所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劳有多得、住有安居、老有善养、弱有所扶上取得新进展。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进程,高质量普及15年基础教育,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宁波大学建设“双一流”高校,推进高校与国内外大院名校合作,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网,开展创业带动就业推进工程,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增强低收入百姓自我发展能力。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制度,加强妇女儿童保障和计划生育服务。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发展残疾人事业。坚决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高水平推进健康宁波建设,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深化医保、医疗、医药、医院、中医、医生“六医统筹”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和分级诊疗体系,鼓励引导社会办医,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全程追溯体系和全程治理体系,确保全市人民饮食用药安全。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探索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推进医养结合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加强镇乡(街道)“四大平台”建设,强化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功能,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拓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渠道,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健全基层防灾减灾体系。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把国家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全面防范化解经济、网络、安全生产等各类风险。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健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治安防控、应急处置能力,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宁波。

5、全面建设美丽宁波。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千年大计,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面推广清洁生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构建绿色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链。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实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现城市垃圾总量零增长目标。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巩固提升剿灭劣Ⅴ类水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果,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红线管理,统筹山水林田草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全面推进“四边三化”环境整治,深化“森林宁波”“彩化城市”行动,加大公园绿地和平原绿化建设,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加快建设国际性休闲旅游目的地。健全海洋生态保护体系,加强近岸海域综合治理。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严格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加快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全面深化河长制,落实湖长制、湾(滩)长制。

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凝聚起加快“名城名都”建设的强大合力

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为高水平建设“名城名都”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力量支撑。

1、旗帜鲜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落实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精神,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完善和落实党委工作规则和决策程序。严格执行党内法规制度,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党性锻炼,树立政治理想,站稳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能力,强化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根本政治担当。

2、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全面开展集中宣讲、集中轮训和专题学习,面向全体党员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全员培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切实做到学深悟透、深谋实干,激发党员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的精神,进一步鼓足干劲、奋勇前进。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引导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夯实信仰之基、筑牢党性之魂,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做到不忘信仰本真、不忘党员本色、不忘公仆本分,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

3、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四个铁一般”的标准和导向,发现储备选拔兼具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专业功底的高素质领导干部,以及久经基层和项目一线培养锻炼、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锻造忠诚干事政治过硬、担当干事本领过硬、奋发干事实绩过硬、为民干事责任过硬、干净干事廉洁过硬的干部队伍。坚持干部严管和厚爱结合、约束和激励并重,完善干部日常监管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市直单位党委(党组)书记工作交流会、镇乡(街道)党(工)委书记工作交流会等制度,制定实施容错纠错机制,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争先进位的原动力。坚持党管人才,坚定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建设人才生态最优市,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开展甬籍院士智力回归工程,吸引和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型科技人才、企业家、工匠、青年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各类人才创造活力争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动。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基层党建鲜明导向,全面深化“整乡推进、整县提升”,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全力打造宁波党建“锋领港城”。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大力增强镇乡(街道)党(工)委统筹作用,选优育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推动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把每个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完善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指标体系,推动软弱落后基层党组织动态清零。推动区域化、行业性、产业型等党组织建设和活动方式创新,持续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党员作用发挥“三个全覆盖”。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

4、坚定不移推进正风肃纪。全面推进党的群众路线常态化、制度化、纵深化,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提升党员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高标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抓好作风建设,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深入开展“打通中梗阻、提升执行力”专项工作,落实机关工作人员作风问责办法,着力整治不作为、慢作为。重点强化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严明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使广大党员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创新提升案件查处、追逃追赃的手段和能力,严厉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5、建立健全监督体系。构建党委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突出政治巡视,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完善市县党委巡察制度,加大农村基层巡察力度,建立市县两级巡察联动的监督网。持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各级监察委员会建设,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充分发挥派驻机构贴身监督的“探头”作用,实行季度廉情信息报告制度。全面推进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建设,着力构建“智慧纪检”平台。深化基层廉洁工程建设,健全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完善统计体制。

进入新时代,迈向加快“名城名都”建设的新征程,带领人民群众共同走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必须把全面增强善于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的本领,贯穿于宁波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在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的各方面;坚持实施“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抓落实专项行动,大兴真抓实干之风,汇聚破难攻坚之势,努力以一流的作风创造一流的业绩。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自觉扛起改革发展的使命,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宁波的生动实践,奋力开创“名城名都”建设新篇章。

官方微博:宁波组工港城先锋 官方微信公众号:宁波组工(nbzgwx)
用户登录  |  常见问题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关于本站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版本浏览本站 浙ICP备05064032号-1 主办: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您是第 位访客

浙公网安备 33020402000256号